發表時間:2015-07-21 14:13瀏覽量:次文章來源:中國工藝美術協會 作者:管理員
2015年3月16日晚,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典型人物”研討會在河南黃河迎賓館梅花廳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主題為“新常態下工藝美術的發展前景”。來自全國多個省市的連續三屆近50位典型人物參加了研討會。
中國工藝(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周鄭生、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山出席了研討會。會議由王山秘書長主持。周鄭生會長作了《新常態下全國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幾點思考》的講話,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
大家晚上好!今天下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會進行了換屆選舉,承蒙大家推選,由我繼續擔任新一屆理事會會長,衷心感謝同志們對我的信任,同時也深感肩上責任重大,但我有決心、有信心,與全行業的同仁們一起,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推進工藝美術文化事業持續、健康、科學發展!
2014年以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實施階段,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工藝美術行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特點。這些都要求我們要進一步認識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深入分析面臨的形勢,積極妥善應對。今天借此機會, 提幾點對新常態下全國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思考和體會,和大家探討。
一、關于中國工藝美術文化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中華文明飽經憂患而延綿不絕,中華民族歷經苦難而生生不息,源于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命力和強大凝聚力。中國工藝美術歷史久遠,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中國的青銅器、陶瓷、絲綢、刺繡、漆器、玉器、琺瑯、金銀制品和各種雕塑工藝品等,相繼取得輝煌成就。發展至今形成了11個大類,65個種類,1881個品種。中國工藝美術文化,飽含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氣質和文化素養,代表了中華民族歷史傳承的藝術凝聚和文化形象。既是一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又是一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的朝陽產業,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同時,中國工藝美術文化作為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商業貿易的重要載體,更成為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梁。正是通過這個橋梁,世界開始了解中國,中國也開始了解世界,并影響著世界,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政府高度重視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2006年,工藝美術與影視音樂制作、動漫游戲、廣告創意設計等一起在《十一五文化發展綱要》中被國家明確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國家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這意味著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首次正式進入國家產業振興規劃序列,成為國家第十一個產業振興規劃。此后,十七屆五中全會、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均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文化部推出《“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將工藝美術列入11大重點發展產業。國家統計局修訂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標準”,將工藝美術產業從過去的外圍層分類中,提升為十大類中的第七大類,確立了工藝美術在文化產業當中的重要地位。這一系列政策,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發展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梢哉f,發展工藝美術產業已經成為中央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國家重要戰略。
我們要清楚地看到,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在提升國家軟實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關系國計民生、國富民強和國富民藏的重要產業,承擔著繁榮市場、增加出口、擴大就業、服務“三農”的重要任務,同時是典型的“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環保產業”,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相繼將發展工藝美術文化產業作為培育經濟增長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來抓,一大批極具“濃郁特色”、“內涵豐富”、“品質優越”、“形象優秀”、“生態環保”的工藝美術文化產品,已經成為對外宣傳交流的文化金名片。這些已經得到了“WCC”和亞太理事會等國際友人的高度認可和贊揚!
三、正確看待經濟新常態
“新常態”這個詞語,原出自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在2008金融危機之后創出的新名詞,普遍表示宏觀經濟從繁榮——衰退周期到正常的恢復過程。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和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兩次發言中提到,我們要“從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此后,經由民間自發討論,隨后,《人民日報》連續四天在頭版刊登報道和評論,聚焦“中國經濟新常態”,“新常態”現已成為當前經濟運行中最熱的關鍵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2014年中國正式邁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個完整年份。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經濟形勢下,黨中央作出了“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戰略判斷,這將對宏調取舍、結構升級、企業轉型以及各地的區域性經濟發展方針,產生決定性的、方向性的重大影響。種種跡象表明,“新常態”將成為未來幾年里指導中國走向的出發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APEC會議上明確指出:“中國經濟新常態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如何正確應對新常態?首先需要我們正確理解新常態,以平常心看待新常態。一方面,不必對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產生焦慮感。的確,從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增速連續下滑18個季度,為改革開放以來時間最長的下滑周期。但全球范圍看,高增長之后的“增速換擋”是一種必然趨勢。根據世界銀行增長與發展委員會統計,二戰后連續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長的經濟體只有不到10個國家,這些國家都是小國,而其余經濟體在經歷過20年的發展后均開始減速,并且有些國家甚至出現了大幅減速。世界主要經濟體,包括美國、日本、韓國等其他國家走過的道路也都說明,一國經濟在經歷一段高速增長之后,需要有一個調整期。增長速度會回落一些,但這種回落不是直線式的,而是波動式的。所以,中國經濟當前的增速放緩至7.5%左右,甚至更低些,既是客觀的,也是不奇怪的。另一方面,也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將GDP視為萬惡之源,刻意地人為去壓速度。GDP就是一個統計指標,把它當做靈丹圣藥,它會有負眾望;把它歸為萬惡之源,它也難以擔當。今天中國經濟的種種弊端和風險,本來是傳統經濟增長方式造成的,與GDP本身無關,所以,我們需要科學地分析經濟中存在的問題,理性地對待GDP。
四、如何應對新常態
在新常態下,對于我們的工藝美術行業與企業而言:市場需求進入增長平緩期,行業生產進入供應寬松期,企業發展進入轉型創新期——已經是一個無法回避且必須認真研究和應對的現實。如何應對?我想,至少有三個方面需要引起大家重視。
一要有一個統攬全局、縱觀未來的大視野。應該看到,當前,我國工藝美術行業仍處在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盡管發展出現波動,但這是市場周期性調整的正常反映和必然結果,國家高度重視、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人們的消費能力日益增強,消費結構不斷改變和持續升級,這些都為工藝美術文化產業造就了新的更大的市場需求。而面對現階段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要保持清醒的認識,用平常心,正確看待經濟增速放緩,主動研究和把握新常態,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
二要堅持把調整優化、創新驅動作為行業和企業的“立業之本”。與舊常態相比,新常態時期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已經從“高速增長”變為“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為此,我們要眼睛向內,苦練內功,深挖潛力,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堅持依靠高科技手段,提高工藝美術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并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積極調整市場和產品結構;同時,要運用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現代市場營銷方式,加強品牌推廣力度,不斷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去年我在行業內調研時,大家普遍反映市場需求減少、生意難做,全行業經濟效益下滑幾成定局,但是從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最新統計數據看,結果卻恰恰相反。2014年,全國工藝美術品及相關制品制造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472億元,同比增長13.23%;實現利潤總額580.9億元,同比增長14.22%。具體看,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前三位的門類是: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3900億元),其他工藝美術品制造(1646億元),雕塑工藝品制造(95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增幅排名前三位的門類是:園林、陳設藝術及其他陶瓷制品制造(18.41%),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16.16%),漆器工藝品制造(14.86%)。利潤總額排名前三位的門類是: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124.84億元),其他工藝美術品制造(107.24億元),雕塑工藝品制造(88.7億元)。利潤總額增幅排名前三位的門類是: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41.25%),園林、陳設藝術及其他陶瓷制品制造(23.94%),漆器工藝品制造(14.04%)。全國出口交貨值排名前三位的地區是:廣東(1335.4億元),福建(449.21億元),山東(308.63億元)。全國出口交貨值增幅排名前三位的地區是:陜西(197.69%),重慶(101.43%),湖北(67.62%)。市場對于傳統工藝美術大件、要件、高端產品的需求明顯下降,但對于實用性、日用型、產業化的工藝美術產品需求旺盛。一些地區和企業在前幾年及早調整,在新的經濟周期中站穩了腳跟,反之,就會舉步維艱。
三要密切關注并善于捕捉、有時候是稍縱即逝的商機。在2014年APEC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明確解釋了新常態之所以會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主要來自四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第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第三,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第四,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正所謂福禍相依。戰略機遇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挑戰看似重重,但新的發展潛力恰恰蘊含其中。關鍵在于我們是否真正具備了這種觀察和捕捉機遇的本領。國家正在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和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四大板塊發展,我們要緊抓機遇,努力從中尋找商機、把準商機。
同志們,過去十年,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經歷了大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座的各位都是這一歷史的見證者和受益者。未來盡管困難重重,但事在人為,我衷心地期望和祝愿我們的行業與企業在當前的形勢下: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做新常態下的成功者!